近年来,为了解决法官年龄断层、案多人少、人才流失等现实问题,全国各级法院通过公开招考录用了一大批优秀大学毕业生。这些青年法官正在逐渐成为法院审判力量的主力军,肩负着传承历史与迈向未来的特殊使命和任务。因此,许多法院都在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推动青年人才的能力培养与素质提升。
法院青年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局部性的举措难以适应现实的需要。重庆南川法院所打造的“4333”青年人才培养机制很有特色。该机制全面考虑培养、选拔和任用各个环节,涉及政治素养、办案能力、环境塑造等各个方面,给予青年人才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全方位的关注。系统的青年人才培养机制将有助于扫清青年人才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障碍,为青年法官的发展创造条件。
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虽然知识型法官将逐步取代经验型法官而成为法官队伍的主流,但司法活动需要丰富人生经验和职业经验作为支撑。青年法官基本都是法学科班出身,具有较为扎实的法学理论功底,且年富力强、思维活跃、积极向上。但由于他们人生阅历尚浅,而大多初涉及司法裁判,审判实践经验相对匮乏。对于此,南川法院通过实施导师制度资深法官“传、帮、带”,采取优秀庭审观摩、业务技能讲座等形式,重点加强青年法官的业务素养的培养,以使他们尽快掌握审判业务技能。该举措具有很强针对性,实施效果也是相当明显。值得一提的是,南川法院通过宣传教育、实践感悟、专题培训等诸多形式,常态化地对青年法官开展针对政治、道德及人文素养等内容的培育活动。这些措施对于提升法官的道德品质、人文素养乃至政治素养具有积极意义。
南川法院尝试的青年人才培养机制的意义在于,为法院青年人才的培养搭建了一个体系化的平台,积极整合内部及外部各类资源,辅之以制度保障。在“4333”青年人才培养机制的助推下,加上青年干警自身不断的努力,期待法院的青年才俊能够尽快顺利成长为优秀的审判工作者,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文章出处:人民法院报http://rmfyb.chinacourt.org/paper/html/2014-09/04/content_87214.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