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舒娜通讯员冯利强)“过去打官司,得去县法院,来回几十里非常麻烦,现如今,村里发生了纠纷或要咨询法律,不出村就能解决,真是太方便了!”近日,范县高码头镇北张庄村村民张明发感慨道。如今,濮阳市两级法院的法官经常主动深入基层,走区串村入户,熟悉村情、社情民意,宣传法律,经常接到非案件当事人的群众咨询电话,耐心倾听和解答,积极热情地为群众提供帮助,让群众对法院和法官有了全新的认识。这一切正是源于濮阳市两级法院正在开展的“一村(社区)一法官”活动。
让群众感觉到法官就在身边“一村(社区)一法官”活动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举措,加强法院同群众的血肉联系,认真解决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每个农村、每个社区都安排有一名联系法官,法官主动融入、服务群众,密切与群众的联系,让群众感觉到法官就在身边,从而促进社会矛盾化解,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群众有了法律问题和矛盾纠纷,一个电话,一次闲聊,就能足不出户得到解决,本来有诉讼苗头的矛盾纠纷被提前化解,无形中减轻了群众诉累,节约了诉讼成本。
实现法官对行政村全覆盖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濮阳市两级法院调整了活动领导小组,完善了活动实施方案和工作制度,建立了行政村(社区)的联系法官名单,一名法官负责联系若干行政村(社区),实现法官对行政村(社区)的全覆盖。统一制作“法官联系牌”,标明联系法官的姓名、主要工作职责、联系手机和监督电话,公示在每个行政村(社区)的村委会(居委会)所在地,以方便群众及时联系。联系法官有工作记录和工作台账,详细记录工作开展和司法服务等各项信息。联系法官自觉主动地开展工作,切实转变作风,严禁出现不接电话或话难听、脸难看、事难办的情况和对群众诉求漠不关心的现象,确因开庭、开会等情况不便接听电话的,事后主动联系,妥善处理。联系法官工作期间不得吃群众的饭、接群众的钱,也不得从村里获取任何报酬。零距离法律服务效果好
法官联系牌悬挂不久,法官们就陆续接到群众的各类电话。截至目前,濮阳市两级法院共与当地2826个村(社区)实现互联,每名法官对所联系的村(社区)的户数、人口数等基本情况有了初步了解。每名联系法官平均每周要接到5人次电话咨询,咨询内容涉及侵权纠纷、婚姻家庭纠纷等事项和一些简单的刑事性质案件。通过法官的释疑答惑,有效化解了大量纠纷,缓释了社会矛盾,产生了“法律服务零距离、化解矛盾低成本、群众感情零伤害”良好效果,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许。
文章出处:河南日报http://newpaper.dahe.cn/hnrbncb/html/2014-08/29/content_1137444.htm?div=-1